“地方特色農產品驅動的發展路徑依賴于一定的地域性資源。其發展動力主要源于銷售渠道拓展,將特色農產品通過網絡銷售到更廣闊的市場,進一步推動特色農業做大做強。”在9月22日舉辦的“2018農業產業化發展高峰論壇暨中國食品安全萬里行走進成都”活動中,中糧我買網副總裁白光利如是說。
白光利認為,近年來,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加快推進,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大背景下,農村電子商務呈現出加快發展的態勢。農村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對于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進農村流通體系創新,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帶動農民創業就業,增加農民收入,也幫農民開闊了眼界,電子商務不僅增加了農民收入,促進農村消費轉型升級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而且推動了農村傳統的流通方式轉變,促進了農村經濟結構和社會轉型,打開了農村振興發展新局面。
農村電商的發展和普及對于新型城鎮化、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助力精準扶貧具有重要作用。同時,農村電子商務作為農村經濟和電子商務深度融合發展的產物,不僅能破解農產品流通不暢、信息不對稱等問題,還能帶動農村產業的轉型升級。然而,伴隨農村電商的高速發展,我國農村因地制宜的“重產輕銷”問題依然嚴重,基礎設施薄弱、電商人才缺乏以及金融體系不完善也是三大掣肘。對此,建議要突出頂層設計的引領作用,強化農村電商標準化建設和電商人才培養,促進農村電商可持續發展。
傳統產業衍生的發展路徑,由傳統產業為主導的、眾多中小企業及相關服務機構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聚集而形成的電商集群,由于具有完整成熟的傳統實體產業鏈,使得網店發展有豐富的線下資源可以利用,中小企業由傳統線下業務較平穩拓展到線上業務。
帶動電商創業的發展路徑,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農村村民自發利用網絡銷售商品,在獲取互聯網流量和商機以后,再在線下發展自己的產業鏈用來支持線上的銷售,從簡單的網絡銷售演變到生產+網絡銷售,并帶動了一系列配套產業的發展。
地方特色農產品驅動的發展路徑,這一發展路徑依賴于一定的地域性資源。其發展動力主要源于銷售渠道拓展,將特色農產品通過網絡銷售到更廣闊的市場,進一步推動特色農業做大做強。
近幾年,農業農村部組織了9個省開展農業物聯網區域試驗,發布了426項節本增效農業物聯網產品技術和應用模式,去年啟動實施了數字農業建設試點,今年成功發射了首顆農業高分衛星。現代信息技術在輪作休耕監管、動植物疫病遠程治療、農機精準作業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新業態:“互聯網”重構現代農業流通體系 助力農產品出村,隨著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和電商扶貧等政策的實施,我國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迅速。農業農村部在14個省市開展了農業電子商務試點,探索鮮活農產品、農業生產資料等電商模式,在428個國家級貧困縣開展電商精準扶貧試點。
2017年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已累計支持了756個縣,農村網絡零售額達到1.2萬億元,農產品網絡銷售額達2400億元,同比增長53.3%。農業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有效帶動了生產與市場需求的精準匹配、重塑了農產品流通渠道,同時還突破了時空限制,帶動了偏遠地區優質綠色農產品走出深山、走向市場。
作為農村電商的“國家隊”,供銷總社下屬的中國供銷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依托在農村地區的優勢資源,尤其是農業生產服務,大力發展產業電商。隨著土地、種植、采摘、初加工、運輸等每一個環節的標準建立、控制和不斷優化,能夠打造出一套完整的、可復制的、能夠廣泛應用于農產品上行供應鏈體系的解決方案。“互聯網+”逐漸成為激發農民創新創業熱情的“興奮劑”,為農民搭起創新創業的大舞臺。
2017年,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產值達22萬億元,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營業收入達到7400億元,創意農業、分享農業、眾籌農業等新產業新模式層出不窮,不斷挖掘農業的多功能,讓農民分享增值的收益。在相關部門推動下,各地積極構建農村雙創平臺,提供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益農信息社就是帶動、發動農民創新創業的一個重要創新平臺,益農信息社的帶頭人和信息員帶動能力很強,有的是帶動一方百姓致富奔小康;有的是結合互聯網技術特點,直接組織各種培訓、雙創活動,比如江西很多益農信息社運營中心承擔了當地行政服務中心的職能,營造了良好的營商環境和雙創環境。
我國將繼續鼓勵社會力量運用互聯網發展各種親農惠農新模式,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農村向深度發展,帶動更多農民就近就業。相關部門還將組織各地農業部門、相關企業和單位,在全國范圍開展農民手機應用技能培訓周活動,適時舉辦農民手機應用技能競賽,提升農民利用手機發展生產、便利生活、增收致富的能力。
農村電商發展迅速,對農村地區的就業創業促進作用明顯。部分農村地區采取政策扶持、人才培訓、宣傳推廣等舉措,推動了農村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大量農村村民從事網絡經營,帶動了農民就業和大學生返鄉創業,有效促進了農村產業轉型升級和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國內各大電商平臺觸角下沉,紛紛搶占農村市場。阿里巴巴、京東商城、蘇寧云商等大型電商平臺都將農村市場視為未來業務增長的新引擎,紛紛搶占農村市場。有力提升了農村信息化服務水平,帶動了大量農民從事網絡銷售,通過網購方式購買各種商品。
物流體系方面。隨著農村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催生并帶動了物流業在農村地區的快速發展,在電子商務交易比較集中的鄉鎮,匯聚了國內外各大快遞和物流企業。以沙集鎮為例,目前服務沙集網絡銷售的快遞和物流企業已經超過30家,從業人員近700人,形成了以沙集東風村快遞一條街為主、其他各點快遞為輔的農村快遞和物流服務體系,與此同時,地方自建物流倉儲業逐步開始起步發展。宿遷、徐州、南通等部分電子商務交易比較集中的鄉鎮開始逐步探索自建物流和倉儲體系,以助推當地電子商務的發展。
農村電子商務正處于初期的發展階段,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今年1月四川省委一號文件提出要推動農業信息化和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引導農民上網用網,支持發展農民網店。針對當前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建議四川省政府進一步加大對農村電子商務的扶持力度,整合扶持發展的政策和資金,結合農村地區的產業布局和資源優勢,從政策、資金、稅收、準入、人才等方面,進一步明確四川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具體措施,依托農村特色產品和優勢產業,結合現有成功的農村電商發展模式,引導推動“電子商務+地方特色產品”“電子商務+傳統產業”“電子商務+品牌農副產品”的深度融合,促進四川省農村產業和農村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
提高地方特色產品和農產品質量、打造地方生產和銷售品牌是農村電子商務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當前要進一步引導鼓勵農村網商增強品牌意識和質量意識。要引導個體網商開展商標、專利等申請注冊;引導市場主體、行業協會、專業合作社或基層組織申請集體商標、地理標志等,切實提高產品質量、知名度和核心競爭力,努力打造農村電商經濟的品牌。同時,要培育一批發展潛力較大的農村電商企業和專業合作社,支持農村網商大戶和龍頭企業不斷豐富商品和服務種類,推動產業鏈延伸,通過“網絡銷售”推動“實體制造”的發展,從而加快農村傳統產品和產業的轉型升級。
建立完善農村物流配送體系,由于農產品種類多,生產單位分散,生產的組織化程度相對較低,配送需求屬多點次,因此對物流配送體系的建設要求較高。建議要研究提升農產品尤其是生鮮農副產品的配送能力,利用先進的信息手段和技術手段改造傳統農產品流通模式,建設現代化的包裝、倉儲、物流和配送體系,通過優化資源配置,進一步降低農產品和農村地區的流通成本,使農產品可以便捷、安全、快速、低成本地流通。要充分利用現有的市場資源,利用阿里巴巴、京東商城、蘇寧等大型網絡交易平臺的配送服務體系,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縣鄉級服務站和村級服務點的建設;借助中通、申通、順豐和郵政等大型物流快遞公司的力量,完善提升農村物流效率,要把農村電子商務的服務內容建設納入到新農村服務體系建設中,為電子商務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
加強教育培訓和執法監管,一是加強法律法規宣傳。通過法律講堂、現場宣講、互動交流等多種形式,加強對農村電商從業人員的宣傳教育,增強農村網商的法制意識,促進守法經營。二是加強人員培訓。借力省內院校、企業培訓平臺和社會專業培訓機構,建立多層次、多元化的農村電商人才教育培訓體系,加大對電商應用技能和網絡基礎知識等培訓,進一步提高農村網商的電子商務應用能力,逐步解決農村電商人才匱乏問題。三是規范網絡市場秩序。針對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加強監管執法,打擊通過網絡銷售假冒偽劣商品、侵犯知識產權、不正當競爭等行為,切實營造公平公正、競爭有序的網絡市場秩序,推動四川省農村電子商務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文章來源系網絡轉載,本網系信息發布平臺,如有侵權,請聯系本網及時刪除。
|